我们村有两位老人,有两个儿子、两个女儿,二位老人一个胳膊残疾而且还有白内障,视力极度模糊,另一个老人长期脑梗时常发昏,长期卧床不起,去年本为贫困户,今年因为没有跟小儿子(是贫困户)合并户口而取消资格,再说说他的两个儿子吧,小儿子视力弱势,也是残疾,但还能勉强开三轮车,老婆在他开三轮车期间致残,肢体行动不便,一走一瘸。
一个孩子今年高考,分数刚出,他的分数是划分其他同学考上第一批本科还是第二批本科的标尺,算是寒门出贵子,小女儿还在小学就读,家庭经济相对比较困难,小儿子脾气相对爆操,个人生活也很节俭,对他父母的照顾也不足挂齿;大儿子在县城摆地摊卖糍粑,老婆因长期高血压引起的脑梗,也常常卧床不起,有一女儿有先天性心脏病,之前在西京医院接受外国人的捐助做过手术,病情还未完全根治,大女儿早早辍学,先前在县城打工,现在跟着他爸爸一起摆地摊,大儿子据我了解有孝心,但因距离和老婆的原因,略显捉襟见肘,自身难保,对父母的照顾也微乎其微。
根据我了解的情况得知,二位老人独立门户,但私下协定两个儿子一人分管一个老人,大儿子赡养他母亲,小儿子赡养他父亲,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,工作人员建议将两位老人与小儿子并户,形成贫困户与贫困户合并自然是贫困户,而没有建议将两位老人挂靠在大儿子名下保留贫困户资格。
最终没有合并,一方面小儿子不愿意,担心两位老人以后都要他赡养、看病,二位老人也不愿意,一方面觉得合并以后给予的帮扶好处二位老人难以分享,另一方面对工作人员建议并户的问题理解不到位,没有意识到独立门户将与上级政策违背而遭到扶贫空白、踏入了政策真空,其实我跟驻村干部了解到,政府之所以建议老人与子女合并以后才能申请贫困户,是因为担心有的子女住着高楼大厦,将老人单立门户申请贫困户,防止政策漏洞,可事实上,有些老人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从而与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宏观政策擦肩而过,失去了被扶贫的机会,踏入了政策真空地带,摆在面前的事实就是,老人病倒在床,子女习以为常。
如何解决好基层中的实际问题,可几位驻村干部跟我讨论过程中一直强调有制度要求,有政策红线,他们谁也不敢触碰政策底线,其实我非常理解他们这么说,他们一定程度上走上了就政策论政策、不立足问题本质,缺乏求真务实、一切从实际问题出发的根本要求,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主义“四风”问题,我多次强调立足我看到的这种实际情况,是否能够有效解决,并且真正贯彻落实“脱贫攻坚”的精神实质,确保真正贫困的人得到实质性的帮扶,真正实现脱贫,打造美丽乡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