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次金融危机表明,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,稍有风吹草动,农民的抗风险能力的脆弱性和收入不稳定性一览无余,因而他们被迫返回农村。有学者却认为“农民工只要有安置,有家有房,就不会出现太大问题”。对国家来说,问题不大,但对于农民个人来说,问题就很大。缺少工资性收入,但却不得不面临婚丧嫁娶、子女上学、医疗养老等支出。而农村教师、公务员工资都在提高,在当前的困境之下,如何让返乡农民还能够有钱赚,而且还能进一步促进农村发展?
学者们都认为,仅仅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资不是长久之计,只有依靠拉动内需才能刺激经济发展,而口袋里没有多少货币的农民却总成为最后的寄托。农村良种、家电、农机等等补贴,还不如先让农民口袋有钱更有效。基于此,我的建议是:
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,以资酬劳,尽量让更多的农民在家乡的道路、饮水、农村学校改建、植树造林等公共工程中多多参加。地方政府可以支付工资的方式购买农民的劳动力。让他们在家门口,以较低的流动和迁移成本获取到与城市相同的经济收入。例如,在咱们陕西、山西黄土高原地区有大量的荒山、荒坡和荒沟,本适宜植树种草,但一直闲置。我们在农村调查中农民有这方面的强烈需要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专项资金的投入,承包权转让、股份合作等方式鼓励农民积极植树种草。值这次金融危机,我们也可以弥补以前的遗留问题。
同时,为了促进农民增收,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。目前,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可以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种便利政策措施,让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养殖或手工业,尽可能拓宽农民的经济收入方式。
农民工返乡之后,由于农村的文化建设相对比较滞后,农民的精神食粮相当匮乏。而在许多农村逢年过节,农民的主要娱乐方式就是打麻将,甚至是各种形式的赌博活动浮嚣尘上,这些都不利于农民身心健康。在这些地区,农村的体育文化等公共产品供给方面仍然有着比较大的空间。有足够的文化产品供给,农民的身心愉悦和生活丰富也会有利于农村的和谐稳定。
2008年各种自然灾害考验中国政府,这次的金融危机又将让中国将再一次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。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行动起来,才能共渡难关。